
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教案《哈哈镜》含反思
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,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,进而选择科学、恰当的教学方法。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教案《哈哈镜》含反思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说活动目标
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,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。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,我确定了情感、态度、能力三方面的目标。具体目标为:
认知目标:进一步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,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变化。
能力目标: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,重点学习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,唱好快慢节奏的交替变化;初步学习两声部的唱法。
情感态度价值观:
能根据歌曲做滑稽人表演,体验哈哈镜带来的快乐。
说活动重点、难点
依据教学目标,我将教学重点、难点确定如下:
教学重点: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该作品。
教学难点是:指导幼儿唱准音乐中前八后十六分音符,以及两声部的唱法。
说活动准备
根据该学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,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:
物质准备:电脑多媒体、钢琴、音频、图谱、情景道具、一组哈哈镜。
知识准备:请家长在活动前带孩子了解镜子的相关内容。
说活动教法、学法 ……此处隐藏995个字……《哈哈镜》就是其中一个活动,它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、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,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,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。
哈哈镜是一首比较活泼的双声部歌曲,和声的歌曲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,因此我把歌曲分成了两个课时来开展,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并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。在活动中我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,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。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,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、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,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,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,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。同时,在为歌曲配动作时,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,结果出现了混乱,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,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——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。于是,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,同时引导他们关注、倾听乐曲,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,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。这也是为我们第二课时的双簧表演做铺垫。第二课时主要是进行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,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,一组用歌词伴唱,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,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。通过把难点前置,孩子们在后面学习双声部的配合演唱就轻松地多了,掌握的效果也非常的好。活动后面我设计了双簧表演,这一部分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,个个表演都很积极投入。活动也达成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,孩子们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快乐。
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活动,是一个不断实践、思考、审视、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。我们要深刻领会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所蕴涵的“以幼儿发展为本”思想,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:尊重幼儿、发展幼儿的个性、让幼儿主动学习,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,最终实现“审美与快乐”的音乐教育理念。